过年|请收下!总书记送来的“春联”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春节是新的开始,预示着新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到年味渐浓之时,习近平总书记总会给千家万户送去新春的美好祝福。在癸卯兔年春节到来之际,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栏目推出系列特稿,与您一起感受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意。
辞旧迎新,希望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是每个中国人最质朴的期待。从人民中走来的习近平最了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说:“新春佳节,我更牵挂基层的干部群众。”
一个动作让无数国人印象深刻。
2013年2月3日,北方小年,习近平总书记踏着飞扬的黄土来到甘肃省渭源县元古堆村给大家拜年。在村民马岗家破旧低矮的土坯房里,总书记从墙根水缸里舀起一瓢水,尝了尝。苦咸水的滋味让他眉头紧锁。
“党和政府会关心和帮助大家,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总书记对乡亲们说。
小乡村连着中南海。
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河北省张北县德胜村、四川省昭觉县三河村、云南省腾冲市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山西省霍州市冯南垣村……十来年,许多村庄都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走亲访友”的足迹。
2015年春节前夕重返梁家河村时,总书记来到他的入党介绍人梁玉明家中,和当年同劳动同生活的乡亲们一起吃了顿陕北年茶饭。老乡说,总书记一边吃,一边了解村民现在的生活。
“总书记给我家算账啊,一笔一笔,算得可清楚了。”德胜村村民记得,2017年春节前夕在德胜村,总书记拿着贫困户家的收支单,算完收入算支出,还问他们日常开支怎么没有列入其中,问得特别细。
2022年春节前夕在冯南垣村,总书记一下车就站在大雪中听取情况汇报。离开村子前,他对乡亲们说:“看了你们村,新建的房子质量很好,补贴也到位,老百姓家里年货备得足,很有年味,我心里有了底。”
“今年采取视频连线的方式,看的地方更多……”2023年1月18日,农历腊月廿七,总书记向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的乡亲们“云拜年”,一句“一起迈向共同富裕,生活越过越红火”让乡亲们非常振奋。
“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他是最关心百姓的人。”多年以后,提起和总书记面对面聊家常的场景,内蒙古林业退休职工郭永财和老伴冯秀华仍激动不已。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郭永财家拜年。了解到一些群众还存在住房困难后,总书记叮嘱当地干部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排出时间表,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当年6月,郭永财一家告别住了几十年的“板夹泥”房,搬进敞亮的新楼房。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向人民拜年的行程中,不仅有对当地群众的嘘寒问暖,还有对党员、干部的示范引导。
“居民们平时都反映哪些问题比较多?”在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街道金元社区,总书记拿起群众工作来访台账仔细翻看、一一询问。他语重心长地告诫,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在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老乡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感谢您来看我们,您可是国家的当家人啊。”总书记接过话茬:“是人民当家作主,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帮你们跑事的。”
…………
人们记得,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答案是——“都被工作占去了”。总书记坦言:“承担我这样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时间。”问疾苦、听民声,察民情、思对策,听汇报、作部署……他用实际行动示范: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
四年前的2月1日,正值腊月廿七,北京前门石头胡同,“快递小哥”刘阔收到了一份特殊的问候和鼓励。
“当时我刚装完车,正在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看望我们。总书记一把握住了我满是灰尘的手,温暖又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