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新机遇新发展
德国餐饮行业学徒正跟主厨交流。 两名法国交互设计师在进行素材收集及界面设计工作。 新加坡机器人工程师研制出的机器人厨师可以用45秒做出一碗热腾腾的特色小吃。 光伏设备安装技术员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一处居民楼上工作。
本报记者 李 强摄
法国交互设计师职业协会供图
罗斯兰·拉赫曼摄(影像中国)
罗德尼·梅略摄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许多新职业持续涌现。数字经济和绿色产业不断推进,也让一些国家对新职业的市场需求逐步上升,不仅为行业创造了新机遇,为求职者提供了新选择,更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激发了新动力。
新加坡
机器人工程师——
寻求人工替代 提升生产效率
本报记者 刘 慧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里,一个有着细细身子、方方正正显示屏的导览机器人德米正在与游客互动。德米可以按照美术馆既定计划进行自动导览,也可按照游客需求提供导览服务。其系统还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升级,添加新地点的参观流线和相关资料。“只要让德米跟着我们走,用不了半天,它就可以掌握新内容。”机器人工程师陈俊杰说。
像陈俊杰这样的机器人工程师,正成为新加坡前景最被看好的新职业之一。机器人工程师主要负责设计、开发、应用、测试和维护机器人及其系统,需要具备工程学、自动化学、编程、人工智能等多种学科能力,用计算机程序语言设计出机器人的动作反馈,并在电脑上进行模拟操作,让机器人完全学会规定动作并可以独立执行操作。
目前,新加坡正寻求向工业4.0转型,推动工业向价值链上游移动,各行各业都在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以应对新加坡劳动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在新加坡的商场、医院、图书馆或餐馆,机器人随处可见,功能也日趋多元化:有清洁卫生的,冲调咖啡的,帮助图书馆扫描图书的,巡逻公园提醒民众遵守安全距离的,给患者送药并协助医生与患者交流的……
从2015年到2022年,新加坡的机器人数量平均每年增长超过25%。2022年,新加坡机器人工程师发明的机器人系统,能够满足农业、食品装配和快速消费品包装等多个行业的需求,并能将生产效率提高23%。当地一家专门研发服务机器人的公司,2021年的销售量更达到了2020年的10倍。由于劳动力短缺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由机器人承担更多服务职能的趋势仍将持续,对机器人工程师的需求也将继续增长。
为解决机器人工程师相对短缺的问题,新加坡采取了多种措施扩大本地人才培养。新加坡工艺教育局和科技公司合作,在工艺教育学院设立卓越中心、无人机与机器人中心等,提供机器人技术相关课程,并联合举办比赛、作品展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解决企业面对的现实挑战。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理工大学等均开设了机器人技术相关课程,南洋理工大学设立机器人技术中心,以推进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培养相关领域人才。
新加坡精深技能发展局日前发布《未来经济技能需求》报告,介绍制造业向工业4.0转型所需的新兴技能,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是重中之重。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永财表示,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日趋完善,能够凭借电脑快速分析高效完成工作,这需要培养更多具有机器人专业背景的人才。未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机器人工程师必将在新加坡向工业4.0转型进程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巴西
光伏设备安装技术员——
推广清洁能源 市场需求旺盛
本报记者 毕梦瀛
迪亚斯今年32岁,此前一直从事土木建筑工作,一年前转行成为光伏设备安装技术员。“现在,我已经积攒了一些客户,还在努力参加培训,希望获得国家工业技能培训服务中心的专业证书。”迪亚斯认为,光伏设备安装技术员是一个更有前景的新职业,“我的职业道路正在变得更加宽阔。”